德國的啤酒在全球都是鼎鼎大名的,已經(jīng)成為了這個國家文化的一部分了。而且德國人為了保證他們的啤酒質(zhì)量,還專門為此制定了相關(guān)的法律,由此可見,啤酒對于德國人有著無法言喻的意義。那么,德國啤酒哪個好喝?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列出德國十大啤酒品牌排名。
德國十大啤酒品牌排名:
1、碧特博格
2、慕尼黑啤酒
3、科隆巴赫
4、夢思巴赫
5、沃斯樂
6、費爾廷斯
7、瑞德伯格
8、貝克
9、柏龍
10、艾丁格
一、艾丁格
品牌介紹:艾丁格的啤酒是采取的德國最古老的一種釀造方法制成的,它成立至今已有127年的里歐事了,所有的啤酒都是采取最天然的材料制作而成。將清澈的地下泉水與巴伐利亞的小麥完作為主要的原料,在加上艾丁格獨特的釀造方式,讓它的啤酒有著如同香檳一般的味道。
品牌源地:德國 巴伐利亞
成立歷史:約127年
二、瑞德伯格
品牌介紹:瑞德伯格啤酒品牌創(chuàng)立于1655年,它被譽為是富蘭克林最受歡迎的一款啤酒品牌,而且經(jīng)過這幾個世紀的產(chǎn)店,使其掌握了許多釀酒的獨特秘方,所產(chǎn)出的啤酒會帶有獨特的微苦和清新味道,讓無數(shù)的人都愛不釋手,受到全球消費者的贊譽。
品牌源地:德國
成立時間:1655年
三、柏龍
品牌介紹:在德國十大啤酒品牌排名中,柏龍是屬于慕尼黑旗下的啤酒品牌,它誕生于1516年,是德國家喻戶曉的明星產(chǎn)品。在長達五百多年的歷史中,創(chuàng)造出了自己獨特的釀酒工藝,將其與優(yōu)質(zhì)的小麥和阿爾卑斯山冰川水結(jié)合得恰到好處,制作出了無數(shù)的經(jīng)典產(chǎn)品。
品牌源地:德國 巴伐利亞
成立時間:1516年
四、貝克
品牌介紹:貝克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之一,它創(chuàng)立于16世紀,是當時最為知名的一款啤酒品牌,并被后人一直傳承至今。貝克啤酒每年的出口量十分的龐大,大約占了德國總出口的35%以上,大部分都是銷往美國和英國以及意大利,那里有著眾多貝克啤酒的粉絲。
品牌源地:德國 不來梅古城
成立時間:16世紀
五、費爾廷斯
品牌介紹:在德國十大啤酒品牌排名中,費爾廷斯是1824年在德國西部的一個城市所創(chuàng)立的,它被稱作是德國最頂級的皮爾森啤酒,其釀酒廠的地理位置十分的優(yōu)越,位于德國的格文施泰恩自然保護區(qū),有著非常風度的天然泉水和大麥,能夠讓啤酒有十分清爽的口感。
年產(chǎn)量:2.2億升
成立時間:1824年
六、夢思巴赫
品牌介紹:夢思巴赫在1816年所成立,它的總部位于德國的南部,那里有著德國最為尖端的純麥啤酒釀造技術(shù),是所有啤酒愛好者最為向往的地方。它的釀造方式比較的特殊,采用了Pils的工藝,所研制出的啤酒會具有一種醇厚的微苦感。
年產(chǎn)量:5.5億升
成立時間:1816年
七、沃斯樂
品牌介紹:沃斯樂位于德國的北萊茵森林自然公園,它創(chuàng)立于1753年,它的啤酒是屬于口感偏淡的類型。成立至今,這款啤酒一直是以最優(yōu)質(zhì)的大麥芽作為原料,再結(jié)合獨特的釀造方式,能夠使其濃度恰好的控制在11.6度P,是整體的口感更為清爽,泡沫更加的細膩豐富。
年產(chǎn)量:5.2億升
成立時間:1753年
八、科隆巴赫
品牌介紹:在德國十大啤酒品牌排名中,科隆巴赫是在1803年所成立的一個啤酒品牌,他在德國本地十分的受歡迎,銷量也是名列前茅。這家公司的誕生其實是有故事的,在1803年的時候,Johann Eberhard Haas與他的兒子正在經(jīng)營者一家酒館,但由于當時的法律約束,使其無法售賣啤酒,因此他與兒子創(chuàng)立了這家科隆巴赫的釀酒廠。
年產(chǎn)量:6.2億升
成立時間:1803年
九、碧特博格
品牌介紹:碧特博格是德國最為知名的一家啤酒公司,它旗下的有著眾多的啤酒類別,其中唯森小麥啤酒與白啤和黑啤是它在整個種科隆地區(qū)最為知名,也是其在國內(nèi)最暢銷的幾個類別。目前碧特博格的啤酒出口量占據(jù)德國的重要的比重,它的產(chǎn)品分布在全球各地,是德國啤酒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。
年產(chǎn)量:7.6億升
成立時間:1817年
十、慕尼黑啤酒
品牌介紹:慕尼黑啤酒誕生于1718年,它是由著名的凱撒酒廠所釀造的,它位于德國南部著名的古城班貝格市。它的出現(xiàn)可以說為德國啤酒大國的長號起到了重要的條件,無論是它目前的銷量與名氣,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,就連世界各地的啤酒專家也都對它贊不絕口。
年產(chǎn)量:6.4億升
成立時間:1718年
本文由網(wǎng)上采集發(fā)布,不代表我們立場,轉(zhuǎn)載聯(lián)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yangzhimiao66.com/haohuo/202008/20845.html